欢迎访问杭州中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News

详细内容

〖纪实〗我们的制丝厂新厂的设计与施工

1949年6月建立山东丝织厂,租赁位于周村老龙窝街9号的恒兴德旧有厂房、设备开始生产。

1950年1月,山东丝织厂改名为undefinedldquo;山东第二丝织厂undefinedrdquo;;原设备有意式坐缫机80台, 10月又购置同样设备80台,生产繁荣发展,前景明朗。

1951年5月,曾计划在原址基础上进行扩建,将四绪坐缫机改装成六绪,基建厂房一幢,添设复摇机、煮茧机等。遂因旧有厂房是私人财产,厂址又过于狭小,无发展前途;机器设备陈旧,既浪费劳动力,且产量太低、质量劣,厂房等建筑物已发现裂缝、倾斜、掉墙皮、漏水等严重现象;同时,蚕丝出口需求量加大,加工任务日趋繁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四绪坐缫机不适合蚕丝出口的质量要求,而且随着山东蚕茧产量的不断提升,在山东不能解决,当将五分之四以上的蚕茧运往江南缫制。根据以上情况,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决定于年底停止生产,重建新厂。
 





1951年9月,又改名为undefinedldquo;山东省工业厅纺织工业管理处周村缫丝厂undefinedrdquo;,简称undefinedldquo;周村缫丝厂undefinedrdquo;。月初即开始着手建厂准备工作,中旬,先由计划课长亓增盛等人去青岛参观了青岛丝织厂(原铃木丝厂),接着提出了建厂的初步设计,以安装立缫机120台、坐缫机80台为范围;经华东财委会批准后,11月份,上级拨款三十六亿零三百万元(旧币),当即买了厂基120余亩,并与建筑公司签订了修建外围墙合同,因冷冻未及开工。12月,又由副厂长张鸿泉、省工业厅纺管处基建科高德恩为主,及省建筑公司土木技术员查云仲、袁翊翔等组成调查研究小组,去上海、苏州、杭州、无锡等地,参观了28家丝厂,历时一个多月。
 




1952年1月,调查研究小组从江南返回后,本拟进行设计工作,但因undefinedldquo;三反undefinedrdquo;运动已经开始,山东又缺乏缫丝技术设计人才,无法进行。张鸿泉遂请查云仲再返上海,请中国蚕丝公司予以帮助。3月底,中蚕公司受华东财委会及华东纺管局委托,以中蚕公司董仲英处长为主,在上海组建了周村缫丝厂设计小组,成员包括中蚕公司董仲英、沈文伟、徐德良、郑宝棣、金辅葆、项志生;周村缫丝厂姜洪勋、张鸿泉、王振业、沈虹真、徐荣铨、戚兴甫、张铮;省工业厅纺管处强树成;省建筑公司查云仲、李国忠;上海环球铁工厂王苑卿;上海勤丰丝厂程文诒;上海电工企业公司张霖;上海万联机器厂黄宗龄等21人。设计内容包括全部建筑物、机械动力设备、电器设备及给水设备等。
 




在中蚕公司的大力帮助下,设计小组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于5月26日首先完成《技术设计》,呈报省工业厅;随后又陆续呈报了《工程详图》《年度计划》《财务计划》《支拨计划》等,省厅审核后发现诸多错漏及不完备之处,均未通过;另一方面,因120台车与辅助设备不配套,从而扩大为320台,所以基建范围已比原初步设计扩大。因此,要求重新修订设计,呈请华东财委会批准,否则不拨款,不准许施工。 杭州纺机

又经过两个月的返工,终于8月5日完成设计。

在调查研究与设计工作进行的同时,即进行了机械设备的订购和新工人的招收与培训。1951年12月中旬,由山东省财委驻沪办事处代为向华东工业部订购立缫机120台及其附属机件,以后又陆续增订至320台,由上海万联机器厂生产并负责安装。1952年2月底与11月分两批共201名工人,分赴江南四个缫丝厂学习培训。 杭州纺机
 





为了不影响新厂建设,到1952年7月21日,省厅预拨工程材料布置费35亿元;8月5日,又拨款35.9亿元;并同时批准立缫、复摇、煮茧、检整四个车间及锅炉房、烟囱、水塔、水池、下水道、高压线等15个项目开工。由于事先没有进行水源、水量、水质及土壤勘查,就购置建厂用地,盖了部分宿舍,修建了围墙,到施工时,才进行勘查,耽搁一个月的时间。再者,正值undefinedldquo;三反undefinedrdquo;运动之中,正副厂长及计划、财务、人事、总务正副课长均被停止工作,交代问题,整个建厂工作失去领导,无人负责;新来的干部不懂基建,给工作造成极大困难。基建组的同志边学边干,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完成准备工作,于9月16日正式开工。10月下旬又批准了宿舍、食堂、厨房、配电室等项目施工,10底全面动工。到第二年4月完成,接着是仓库、医务室等第二期工程。工地上共有工人240人,经过冬训固定下来也有177人。  煮茧机
 




新厂的建设在淄博是件大事,特别是建国初期也属于重大的工业建设项目,格外引人关注。工程总体上速度较快,保证了质量,发挥了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了安全生产,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工人的文化娱乐和生活改善总体良好。但是,并非事事顺意。首先是设计问题,如水塔立柱支架计算不准确,造成浪费;配电室设计空间过于狭小,只好另建;锅炉房设计紧靠煮茧车间,锅炉拉不进去,检修必须拆毁烟道。再是,旧厂停工后,只留下52名职员,还派出部分带队干部去了南方,明显人手不够,管理工作跟不上。自建项目的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招来的,抱有临时观点,组织纪律松懈;有的每月装病十来天,逼着医生给开假条;油工组工人在工作时间打扑克,离下班提前一刻钟就洗手收工;有的觉得工期快结束了,就轮流回去探家,一去几天;劳动组织一度非常混乱,发料人员也松懈马虎,工具木料不整理,钉子、铁钩满地乱抛。面对这种局面,党政工团召开会议,研究对策,通过报告会向职工进行劳动纪律教育,分组讨论,展开检查与批评,并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工人陈恒志在讨论会上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每人每天浪费30分钟,就损失100多个小时,少砌3万多砖,给国家浪费20多万元。并建议提前打准备钟,以便催促大家按时上班。大家批判了临时观点和怠惰、自私等思想,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通过制定必要制度,保证了出勤率,工地上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木工组转变了过去不团结现象,由日产80多页地板提高到150多页;宋现福怕洋灰地压不结实,下班后仍继续加班操作;贾荣生、李贤明等自觉在休息时间捡拾工地上抛掉的钉子30多斤。  煮茧机
 





1953年7月,工厂厂房已经建好,车间机器已安装完毕,可是因为水源还没有着落,仍不能开工生产。周村是个缺水之地,在建厂之前缺乏调查研究。一期装缫丝机120台,每天车间用水量就达60吨;320台车全部开动,每天用水量将高达190吨。因此,《大众日报》发表了记者文章,题目是《工厂快开工了,水源还成问题》,揭露与批评了工厂存在的主要问题。于是,代理厂长姜洪勋领着厂里的干部日夜奋战,在厂区院内打井汲水,连打数处而告失败。从1952年8月,第一眼井支付6000万元,由上海私商中孚打井公司承包,计划3个月。打到20米发现石层,到48米,钻头落入井中,不能继续进行。12月,驻青岛地质所进行勘察后,认为不敢肯定;据附近调查资料研究,约50米左右可能探到底层水位。由山东建筑公司借来钻探机一部,在厂内前后打井三眼;开始两眼都打到20余米,发现井筒歪斜而作废;第三眼打到173米仍是石层,并未发现很好的水源,因钻机能力所限,不能继续进行。后来终于在锅炉房旁边找到了水,可以勉强解决问题。原定6月份开工生产,延至8月进行试生产。煮茧机
 





首先是在基本建设中认真贯彻undefinedldquo;勤俭建国undefinedrdquo;的方针,明确基本建设为生产服务的观念,克服盲目冒进和保守倾向;设计工作结合生产需要,厂房的排列是根据生产程序和生产过程加以配置的,从原料仓库到成品出厂给将来的生产创造了合理便利而又经济的有利条件;

二是充分做好施工前的计划编制和材料准备工作,特别是材料供应要抓住关键问题以有力解决,及时清仓摸底,避免工程中的停工待料现象;

三是培养锻炼了干部,提高了工作能力。过去不懂不会的东西,能够在工作中学习;对基本建设毫无经验,在实践中摸索积累了经验,为今后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吕维田、都兴清、雒树成、孟贡南、徐荣铨、徐文才、李玉坤、王洪文、王继忠、姜平贤、尹作成、曹继山等同志工作态度认真,表现积极;

四是加强工地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工人的觉悟,开展劳动红旗竞赛,推广了平行流水作业,将原来不合理的组织加以调整,划分了两个区,每个工区按工种又分了八个工序,实行了固定专业化,建立了责任制,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涌现出模范和先进工作者45名;

五是搞好职工福利、工地卫生和安全施工工作,工地成立安全组织,有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医务人员每天深入工地,进行巡回治疗;及时发放劳保安全防护用品,注意卫生,每周安排工人洗澡一次。  烘茧机
  




1953年8月初,120台立缫机及其附件已全部安装到位,在浙江、江苏等地培训的201名工人也于同年夏秋间先后回厂,投入新工厂、新车间,开始试车。车间高大宽阔,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安全卫生,基本上照顾到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生产;工人们进厂生产后非常满意,兴高采烈,热切盼望着正式开工生产的胜利时刻。烘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