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杭州中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News

详细内容

缫丝风云录

一百多年前,这几个词就开始顺理成章地并列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丝织业是我国古代对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蚕丝已深深地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独具风格的缫丝机,成为中华浩瀚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珠三角是鱼米之乡,这里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南海、顺德是岭南著名的丝绸之乡和“海上丝绸之路”重镇,曾创造“一艇生丝去,一艇白银回”的辉煌。




西樵──因有西樵山而得名。西樵山得名由来已久,“樵”是打柴的意思。传说古时广州人往东面打柴的罗浮山称为东樵,将往西面打柴的山称为西樵,西樵山的名字即由此而来。西樵山因峰石灿烂如锦,又名锦石山;传说是仙姑道士修道炼丹,羽化成仙之地,又有仙山之称;因明清常有名士在此设院讲学、探求心性而被称为理学名山。




位于南海腹地的西樵镇自古以来便是蚕桑丝绸业最为集中的地方,素有“纺织之乡”美誉。




缫丝,即“抽茧出丝”。传说黄帝之妻、西陵氏之女螺祖,陆游诗《岳池农家》有云:“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繅丝。” 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


目前,位于西樵山北麓的南海丝厂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唯一一间缫丝厂。南海丝厂于1966年由省轻工厅组织筹建,次年正式投产。半个世纪来,一直坚守着传统缫丝业。


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桑蚕业的辉煌,也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后传统行业的艰辛与低迷。


风雨沉浮半世纪,它仍然在坚守着。





当新海上丝绸之路和佛山制造业号角再次吹响,作为传统手工制造业,南海丝厂犹如珠三角蚕桑行业的活化石,仍坚守着桑蚕丝绸文化的火种。


走进南海丝厂,从工人抽丝剥茧的指尖中,就感受到了古老的蚕桑文化。走在丝厂展览厅,里面展出有旧时人们所用的各种养蚕、缫丝工具,勾起人们对那段岁月的怀念。尤其是一台仿制清代的“脚踏缫丝机”,则见证了缫丝业的发展历史。


但回首往事,这间老厂也曾风光无限,能够到南丝当一名缫丝工人,也曾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如今的西樵,已经几乎听不到往日机器缫丝的轰鸣与喧嚣。那些熟悉的人儿渐渐老去,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渐渐回到旧时的闲适宁静。


时光的脚步匆匆,多少繁荣与辉煌都成了昔日荣光,但再坚固的青石板,也会被岁月留下痕迹,见证着一百多年前的“缫丝风云”。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3年),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先躯陈启沅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工厂──继昌隆缫丝厂。


可能是历史的巧合,这与目前珠三角地区仅存的南海丝厂只相距5公里左右。



陈启沅(1836 - 1904),名如琅,字芷馨,号启沅,又号息心老人、息心居士,广东省南海县(今广东省南海区)西樵简村人 。


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和发展,标志着继缫丝工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烘茧机促进了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缫丝工业的发展,增强了我国丝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业兴,百业旺。缫丝机工业的发展,烘茧机带动了有关行业的兴旺。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和发展,为我国民族资本的投入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继昌隆缫丝厂由此驰名于世。


但这新生的近代工业了遭到土法缫丝业主的妒忌,封建官府也视此为异端。即使陈启沅以开办杂货、米店、药店来繁荣简村经济,以办学、兴建水利,对乡民施米赠药来争取乡人的支持,杭州纺机也无法冲破封建势力。1881年,继昌隆缫丝厂被迫停办,陈启沅只好将厂迁至澳门……





杭州纺机在如今安静的陈启沅纪念馆中,展览着几十件蚕茧等标本展品、约200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还陈列着陈启沅设计的蒸汽缫丝机模型和单车式缫丝机模型,详实地展示了南海机器缫丝的历史以及陈启沅爱国爱乡、造福乡梓的一生。


幸好,在西樵还有这些地方,映照出光阴最初的模样,呢喃着那诉不尽的岁月往事……

青阶的一抹绿色,仿佛就是西樵缫丝的写照,只要你我的情怀不老,总能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