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13957179322;电话:+860571-61096699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环城东路313号
版权所有 undefinedcopy;杭州中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浙ICP备170408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786号
|
自动缫丝机发展的回顾和展望自动缫丝机作为制丝工业的主机装备,对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中国制丝工业无论是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生丝等级均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古来的产业,制丝工业并没有随着产业革命的进程而衰弱和湮灭,而是以中国民族工业的象征和丝绸文化的标志持久弥新,依旧绚丽多彩,这其中以自动缫丝机为代表的装备提升和基数进步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 目前,制丝工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挑战前所未有:传统产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人口红利不再,产业工人难以为继,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纤维皇后如何独善其身?另一方面,机遇也同时并存:“一带一路”提倡将丝绸变成为联结世界的纽带;丝价曾攀上新高,其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茧丝一体化的越势有助于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蚕茧质量问题。 因此我相信开展中、日两国丝的交流合作、回顾和展望相关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一件很有意的事情。借此机会,衷心祝愿本次“2019中日丝绸交流合作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一、 回顾 中国的自动缫丝机发展始于1950年代,经历了引进、測绘、消化吸收、创新发展这么几个阶段。 1959.1,在原纺结工业部组织和支持下,上海二纺机研制成功D101型自动缫丝机,可以说是开了中国自动化缫丝机的先例,但是其定粒式设计的致命缺陷,实际并未投入批量生产,直到1973年6月经多项改进后逐步开始推广应用。 1964.7开始,由杭州纺机、浙丝院、浙江丝科所联合研制的ZD647型自动缫丝机,历经11个月时间,于1965年6月通过了鉴定。该机采用短杠杆间隙式感知器,移动式给茧,并先后生产了20多组。在湖州、嘉兴等丝厂投入生产,批量虽小,也是自动缫丝机首次实现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ZD721型自动缫丝机于1972.1由上述单位及杭州新华丝厂联合研制成功,双爪移动给茧子机是主要销点之一。此后,D301型自动缫丝机在1978年完成,并获得了全国科技大会奖。 进入上个世界八十年代,江、浙、川齐头并进,各自之主攻关,江苏诞生了FD501,四川出了CD1,浙江省研制成功了D301A,但只有D301A开始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真正开启了我国制丝工业自动缫丝机的时代。 此后D301B、ZJ2008型、2000型等相继问世,自动缫丝机进入升级时代,不断完善的新阶段。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设计上的创新、性能上的提升,同时由于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成本提升,逐渐退出这一领域,我国自动缫丝机的研究实现了超越,开始进入领先地位。 回顾我国的自动缫丝机的发展历程,有几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1、政府组织联合攻关的模式,是自动缫丝机研究迅速取得成效,并且能够后来居上的重要保障。没有政府部门的牵头组织,没有产学研和用户企业的共同参与,要取得突破和有效的推广难度会更大。 2、以日本为师,是自动缫丝机发展的捷径。五十年引进日本惠南YM型自动缫丝机和多摩10型自动缫丝机,还有七十年引进日产HR型定纤式自动缫丝机,是中国自动缫丝机研究起步的重要契机。 小林安、新田佳男等日本自动缫丝机的发明者在退休后长期担任杭纺机的技术顾问,帮助中国的企业完善和提高自动缫丝机,并协助我们实现自动缫丝机的首次对外出口。日本专家对我们的帮组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还体现在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上。 3、实现超越的关键是因地制宜,适应中国国情的创新设计,双爪式给茧,新型丝道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恒线速缫丝方式,通过和标准化设计等,使设备对中国原料有更好的适应性,成本更低,尊重但不迷信日本技术,这也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日本HR自动缫丝机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以及曾经有公司盲目模仿日本无导轮给茧机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就很好的佐证了这一点。 观念上的更新有时候比技术上的突破更重要。自动缫丝机在全国推广应用的过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期传统企业对新技术的怀疑和排斥,远远出乎我们的想象。ZJ2008型自动缫丝机2008年通过鉴定,直到2009年才形成规模销售,期间的艰难曲折至今记忆犹新! 二、 现状 迄今为止,中江纺机累计生产销售了3400多组自动缫丝机。使自动缫丝机在市场上的存量超过了4000组。经过20多年的努力,几乎100%用自动缫丝机替代了立缫机,中国也成了全球唯一能够并且还在生产成套缫丝机及周边配套设备的国家。但是,制丝行业并没有因为技术进步而一劳永逸,某种意义上来说,制丝行业面临的挑战日益突显出来! 1、“人手不足”成为全行业的痛点,以前我们看日本的新闻,觉得83岁的老奶奶还在缫丝简直不可思议,尽管今天这一幕还没有在中国上演,但后继无人是行业生存困境的最突显出反映。 2、尽管中国丝业已经走过最高峰这个点,呈现萎缩的趋势。但是无论是生产效益还是看台能力等指标,中国圆圆没有达到日本水平。如日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2吨/人,而中国最好的水平只有1吨左右,平均水平大约800KG左右,生产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加上各地产业政策对实体制造也的排斥,极有可能引发行业早衰的危险。 3、中国丝业整体水平与日本当年仍有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除了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和装备性能外,原料是一个大问题,由于体制方面的因素,在国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几乎没有蚕茧质量大幅提升的现实成果,充斥耳膜的打都是蚕茧大战、掺假充好的报道。我个人认为,日本HR型自动缫丝机在中国遭遇滑铁卢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原料茧的问题。 4、去年以来,丝价不断走低,刚刚过了几天的好日子又不见了,丝价和茧价倒挂的情况又两次出现。实际上,行情的波动也是丝绸行业的一大特色。但无疑又是对丝绸行业健康发展最为不利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制丝企业寄希望于设备的跟新换代。技术进步来缓解面临的困难,就像当年自动缫丝机的推广应用让制丝企业摆脱困境,再现生机和活力一样。应该说,这对于纺机厂家而言,既是一种鞭策,也是巨大的压力。 三、 展望 日本在开发HR型自动缫丝机时,提出的三个目标是1、生产性的向上2、出丝率的向上3、省力化,简而言之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断折和劳动强度。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认为,这个目标任然通用,另外在车头设计上日本设备更关注效率,中国的设计更侧重原料的利用。因此,现阶段自动缫丝机的发展应该更关注生产效率的提升。为了适应中国丝业发展的要求,我认为自动缫丝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 (一)综合布局和设计缫丝工艺和流程,减少工序,提高效率,使整个行业的人均劳动生产力提高到1.25-1.5吨的水平。 (二)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管理体系,使缫丝工厂更具有现代化工厂的特征。 (三)绿色、节能、环保。 围绕上述研究方向,至少有以下一些课题可以展开和实施: 1、选茧机、剥茧、煮茧的连续化,自动化,包括空间立体布局,光电自动选茧,根据消耗情况,通过自动平茧实现煮茧机茧量的自动喂入,煮熟茧的智能配送自动移茧等。 2、新型高性能切断防止装置的研究,这是提高自动缫丝机效益的关键环节。 3、自动缫丝机直接成筒者小笺成筒技术的研究。 4、鲜茧缫丝工艺的研究。 5、无人化车头的研究。 6、自动缫丝机的在线监测和管理,结合缫丝工艺智能专家系统的研究,从而实现缫丝工厂实时的智能化管理。 7、缫丝循环用水的利用研究,吨丝水消耗降低30%以上。 8、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节能新技术的应用,使吨丝电耗降低10%以上。 9、作业环境、作业条件改善的研究。 10、新型缫丝样本工厂的建立。 如果这能够成为行业的共识,我们希望共同呼吁,为此创造有利的条件。 1、政府的组织和参与,政策的扶持和引导。日本的制丝行业萎缩后,日本的自动缫丝机技术研究其实一直没有停过,高速自动缫丝机(rpm500),缫丝成筒等相关技术研究仍然在进行,还有人工养蚕技术等。产业已消失,研究还在继续,显然这不完全是一个市场行为,从中国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方面的投入很难和效益联系起来。其次单打独斗势必势单力薄,实力不济。 2、蚕茧质量的提升是前提条件,难以想象现有的蚕茧原料条件能让缫丝生产达到日本鼎盛时的水平。最近,四川等地的茧丝一体化发现出现了很好的势头,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也希望行业主管部门认真总结几十年来蚕茧质量始终未有大起色的体制原因。 3、知识产权保护应该是不需要说,只需要做的事情,更需要行业内形成共识,因为这真正关系我们的自身发展。 还有基础性的研究是不可放弃的,企业间的协同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也希望行业协会发挥带头、协调作用,整合好各种资源,包括宣传动员政府主管部门的参与,通过加强中日两国技术交流合作,继续把自动缫丝机的事业推进下去,杭纺机也将努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